首页 资讯 正文

内蒙古九原区让非遗“活”起来

体育正文 69 0

内蒙古九原区让非遗“活”起来

内蒙古九原区让非遗“活”起来

“老师(lǎoshī),糖画小兔子的尾巴怎么画更灵动?”“我想给石膏娃娃设计蒙古族花纹!” 在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横竖(héngshù)街儿童非遗体验活动中,掐丝珐琅(fàláng)、葫芦烙画、布贴画等17个非遗项目依次陈列展示,吸引众多孩子沉浸(chénjìn)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。 孩子们认真学习窗花制作技巧(白桂贤 摄(shè)) 孩子们围在传承人身旁,认真学习捏泥人(nírén)、剪窗花、缝(fèng)香包……随着指尖上下翻飞,憨态可掬的泥人、栩栩如生的糖画、色彩斑斓的漆画相继诞生。“非遗就像宝藏,越(yuè)体验越有趣。”麻池中心校学生宋娟举着自己绘制的石膏娃娃,兴奋(xīngfèn)地说道。 这场充满童趣(tóngqù)的(de)非遗盛宴,只是九原(jiǔyuán)区非遗文化传播的一个鲜活切片。近年来,九原区深入推进“非遗进校园”“非遗进社区”系列活动(huódòng),每逢重大节日,各类非遗展示体验活动便如约而(ér)至,年均举办超30场。这些常态化举措打破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隔阂(géhé),让非遗从书本中“走”出来,真正融入大众日常,成为可感知、可体验的生活元素。 与此同时,非遗赋能的成果在城市社区也(yě)结出了累累硕果。在九原区沙河街道,非遗传承人王飞龙定期走进(zǒujìn)花园(huāyuán)社区,为居民传授掐丝珐琅技艺。花园社区联合九原区文化馆,推出(tuīchū)掐丝镶嵌宝石画(huà)制作项目,专门为就业困难群体,尤其是居家带娃(dàiwá)的宝妈们,提供免费培训,并积极搭建销售渠道。学员们经过培训后,可居家灵活制作,按件计酬。 非遗传承人王飞龙在花园社区为(wèi)居民传授掐丝(qiāsī)珐琅技艺(白桂贤 摄) 目前(mùqián),花园社区“掐丝镶嵌宝石画(huà)”工坊已帮助30余名妇女实现再就业,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,让她们(tāmen)在照顾家庭的同时,也能凭借手艺创造价值。 这股蓬勃的非遗热潮不仅带来了文化的传承,更转化为实实在在地(dì)发展(fāzhǎn)动能。走进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(sūmù)乌兰计五村的花(huā)馍制作工坊(gōngfāng),蒸腾的热气裹挟着浓郁麦香(màixiāng)。48岁的村民苏瑞萍熟练地拉开蒸屉,热气中,俏生生的醒狮兔馍鼓得像小枕头。“蒸了几十年花馍,没想到老手艺能挣上钱!如今,钱包鼓了,腰杆直了,日子越过越红火!”苏瑞萍感慨地说道。 乌兰计五村(cūn)发展花馍(huāmó)产业并非偶然。依托深厚的(de)民俗文化土壤,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制作花馍的传统。为了让这门(zhèmén)手艺焕发(huànfā)新生,村党支部特邀内蒙古非遗项目《面塑》包头市级代表性传承(chuánchéng)人邢茹,为村民开展系统培训,并顺利建成一座占地300平方米的现代化花馍工坊。面对销售难题,村里采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策略(cèlüè),既积极开拓线下市场,又大胆尝试电商直播带货。仅今年清明节期间,工坊营收就突破8000元。 如今,花馍工坊已带动10余位村民(cūnmín)实现“家门口(jiāménkǒu)”就业,预计全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0万元,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。阿嘎(āgā)如泰苏木更(gèng)以此为契机,计划整合旅游资源与花馍产业,全力打造“非遗体验——生态观光——民宿餐饮”一体化链条,并推出多条特色产品线(chǎnpǐnxiàn),让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 九原区非(fēi)遗之所以(zhīsuǒyǐ)能多点开花、赋能发展,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。目前,全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47项(xiàng),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项,自治区级项目3项,市级项目7项,区级项目36项;拥有各级传承(chuánchéng)人共54人,并设有1处非遗传习所。 这些非遗项目涵盖民间艺术、传统技艺、民俗活动等(děng)多个领域,如梅力(rúméilì)更召蒙古语诵经、乌拉特民歌、麻池剪纸、转九曲、面塑等,共同勾勒出九原区绚丽多彩的非遗画卷(huàjuàn)。 “让非遗成为可触摸、可参与、可受益的生活方式,是我们(wǒmen)的目标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深化‘非遗 + 教育’‘非遗 + 旅游’‘非遗 + 就业’模式,让千年文脉在传承创新中赋能区域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。”九原(jiǔyuán)区文化馆副馆长(fùguǎnzhǎng)王文全表示。 当蒸笼的热气与工坊的笑声一同升腾,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传统技艺的现世重生,更是一个城区以文化(wénhuà)赋能发展的生动(shēngdòng)实践。从(cóng)孩童指尖灵动的糖画到村民手中飘香(piāoxiāng)的花馍;从社区闪耀的金丝珐琅到电商平台(píngtái)热销的手工编织品,九原非遗正以“活态传承”之姿,在保护与创新中焕发勃勃生机。(白桂贤) 更多(duō)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(tóusù)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(bǎnquán)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(de)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(zhuījiūzérèn)。
内蒙古九原区让非遗“活”起来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