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港强 产旺 城盛

体育正文 178 0

港强 产旺 城盛

港强 产旺 城盛

一年中蚊子密度峰值又(yòu)到来了 耳边时不时传来“嗡嗡嗡”的(de)声音 一不小心就会(huì)被它“偷袭” 每年这个时候都(dōu)会有一群职业“养蚊人” 他们到野外采集虫卵(chóngluǎn),捉回蚊子幼虫 精心养起来,培育(péiyù)成蚊 他们都(dōu)会养数千只蚊子 几年下来,已经养了几万只(jǐwànzhǐ) 开展蚊虫(wénchóng)抗药性监测实验 从而(cóngér)选出合适的杀虫剂 更好地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(chuánrǎnbìng) “全副武装”去(qù)捉水里的幼虫 一边捉一边被“偷袭(tōuxí)” 前(qián)几天刚下完雨,气温升高,天气闷热。下午3时(shí)30分,金榜山紫竹林寺的停车场里,一群人“全副武装”↓↓ 他们穿着(zhe)(zhe)防晒衣,戴上袖套、手套、口罩(kǒuzhào),事先往身上喷了防蚊液,或者抹了清凉油。他们提着三只红色塑料桶,桶里装着漏勺、水枪、吸管等工具。他们是来捉蚊子的。 一群人(rén)“全副武装”捉蚊子。 “哇!这里的蚊子(wénzi)超级多!”寺内的台阶边有一排小盆栽,托盘里都是污水,肉眼可见(kějiàn)数十只三四毫米长的黑色(hēisè)小虫在水里游动。市疾控中心消毒病媒处技师蔡春香说,这就是蚊子的幼虫(yòuchóng),也称孑孓( jié jué)。 蚊子的幼虫,也称孑孓(jiéjué)。 他们此行的目标就是捉水里(zhuōshuǐlǐ)的蚊子幼虫,因为成蚊太难捉了。 市疾控中心消毒病媒处主管(zhǔguǎn)医师伍思翰说,蚊子的一生要经过卵、幼虫、蛹、成虫四个阶段,其中前(qián)三个阶段都在水中度过,到羽化成会飞的成蚊时,才(cái)离开水。从卵到蛹蜕变的过程(guòchéng)中,蚊子幼虫要经历4次蜕皮(tuìpí)发育,慢慢变大。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片,就是幼虫的“口粮”。 当天的“捉蚊大队”有七个(qīgè)人,主要是市疾控中心(jíkòngzhōngxīn)和思明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。见幼虫很多,其中一人干脆搬开盆栽,把托盘(tuōpán)里的脏水全部倒进水桶里。 一旁的盆里和小玻璃缸里有(yǒu)更多幼虫。“可以啊,还挺大的!”“捉蚊大队”中有人感叹(gǎntàn),语气中带着兴奋,全然不顾在耳边和脚边乱飞、想伺机叮咬一口的蚊子(wénzi)。 没过多久,还是有人中招了。有人没戴手套,手腕和小拇指不知道什么时候(shíhòu)被蚊子(wénzi)叮咬了,起了红疙瘩。不久,“全副武装”的另一人,两侧(liǎngcè)耳后都被蚊子“偷袭”,红了一片。 收集瓶瓶罐罐里(lǐ)的积水 伍思翰说,他们捉的是白纹伊蚊,就是俗称的“花蚊子”。这种蚊子咬人凶猛,是传播登革热、寨卡病毒的元凶,把(bǎ)它们(tāmen)捉回去,是为了(wèile)做抗药性实验。 “捉蚊大队”发现一个种着睡莲的(de)缸里,水已发黑(fāhēi),水中有许多蚊子幼虫。“里面(lǐmiàn)可能有虫卵,但这水太黑了,分辨不出是(shì)什么蚊种,得带回去鉴定。”蔡春香把发黑的水全部倒进水桶里。她说(shuō),蚊子的虫卵也是黑色的,一般沉在水底,而蛹就像一个个“小逗号”,没有幼虫那么活泼,也不用吃东西。 如果(rúguǒ)水太多,他们(tāmen)就拿来漏斗,滤掉其中多余的水。暂时看不出来水里是否有幼虫的,他们就用吸管吸出底部的水,在吸管里观察。 伍思翰(wǔsīhàn)说,白纹伊蚊特别喜欢把卵产在这些小型容器的积水中,比如水培植物容器、绿化带上的瓶瓶罐罐、废旧轮胎等,都是它们(tāmen)最喜欢产卵(chǎnluǎn)的地方。 “捉蚊大队”一行人在花盆托盘里寻找(xúnzhǎo)蚊子幼虫。 翻完寺内的(de)小盆栽,“捉蚊大队”又开始寻找路边(lùbiān)的水培植物盆栽。他们一路找到附近的一个小区,在一栋老房子后面发现好几个装着(zhuāngzhe)水的罐子,其中一个缸里长满了白色的蝇蛆和蚊子幼虫。 “这水要(zhèshuǐyào)不要?”“捉蚊大队”中有人问道,不过大家最后还是决定放弃(fàngqì),因为里面有太多蝇蛆。蔡春香顺手把这缸水倒掉,还跟随后开门出来的房东解释:“等水干了,水里的蝇蛆和蚊子幼虫就会死去。”蔡春香说(shuō),在捉蚊子的过程中,他们常常(chángcháng)顺手处理这样的事。 无需特意(tèyì)照料不用太多饲料 偶尔会出现“弱肉强食(ruòròuqiángshí)” 当天收获(shōuhuò)颇丰。两个塑料小桶里都装了半桶的黑水,里面是蚊子的卵和幼虫。伍思翰粗略估计,数量(shùliàng)得有几百只,“先养起来(yǎngqǐlái),如果不够再去捉”。 捉来的蚊子幼虫被带回(dàihuí)市疾控中心的实验室,分装在(zài)四个白色的方形小盆里。静置一个晚上后,第二天就要换上干净的水。但在换水前,伍思翰和蔡春香还要用吸管把已经(yǐjīng)变成蛹的吸出来,放进烧杯中。这些蛹马上可以用来做(zuò)实验。 蔡春香用吸管分离蚊子的幼虫(yòuchóng)和蛹。 他们开始养蚊子,往水里撒入饲料,比如喂小白鼠的饲料或者(huòzhě)鱼饲料。将指甲盖大小(dàxiǎo)的饲料撒入盆中,饲料就(jiù)会一天天变少。伍思翰说,蚊子挺好养的,不需要特意照料,也不用喂太多,两三天换一次水就可以(kěyǐ)。 蚊子幼虫在水里各自生长,偶尔也会出现(chūxiàn)“弱肉强食”的情况。 蔡春香说,有一次,她(tā)发现自己养的(de)蚊子越来越少,有的还死掉了,死掉的蚊子幼虫从尾部断开,像是被(bèi)什么吃掉了一半。她仔细观察,才发现罪魁祸首是另一种蚊子的幼虫,它们比白纹伊蚊(yīwén)的幼虫更大只、更凶猛。 起初,蔡春香也不知道这些捣乱的是什么蚊子,还想(xiǎng)“灭口”。不过,最后她把它们分离开来,直到养成(yǎngchéng)飞蚊后找专家鉴定,才发现是褐尾库蚊——就是喜欢在夜间出没、会(huì)吸血的一种“家蚊”。 对(duì)大多数人来说(láishuō),蚊子可是个烦人的家伙(jiāhuo)。但对蔡春香来说,蚊子有时候也显得“可爱”——看到自己养得“白白胖胖”的蚊子,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。 蚊虫饲养(sìyǎng)笼外面罩着蚊帐 幼虫变成蛹后,离羽化成飞蚊也就一两天。伍思翰和蔡春香得赶紧把它们转移到有(yǒu)水(shuǐ)的烧杯中,再(zài)把烧杯放进一个蚊虫饲养笼里,外面罩着特制的蚊帐。用吸管(xīguǎn)吸蛹是个细活,有时候一吸一个小时,有时候要吸上半天。 这一个个“小逗号”,不久后就会变成飞蚊,两三百只蚊子(wénzi)就在蚊帐中成长、交配、产卵……等到成蚊快产卵时,他们会在蚊帐中再次放入有滤纸的烧杯(shāobēi),雌蚊就会攀附在半湿润的滤纸上产卵。卵慢慢(mànmàn)变成幼虫,然后再发育成飞蚊,这就是它们(tāmen)孵化出的F1代。 伍思翰说,蚊子(wénzi)的卵生命力很强(hěnqiáng),白纹伊蚊的卵可以在滤纸上“蛰伏”2个月至3个月,一接触水又能长成幼虫。因此,为了实验的一致性(yízhìxìng),伍思翰和同事要收集到足够多的卵后,才开始培育。 伍思翰说,养蚊子的时间比较长,有时候要一两个月(yuè),但做实验只需要两三天。当成蚊数量足够多时,他们就可以准备做实验了(le)。 蚊子幼虫羽化成蚊后,被用来开展抗药性(kàngyàoxìng)监测实验。 每年需要(xūyào)约2500只蚊子 蚊帐里密密麻麻的成蚊,他们得用吸蚊管(wénguǎn)把雌蚊一只只吸出来,吹到放有(fàngyǒu)药膜的筒(tǒng)中,一个筒放25至30只,放置一个小时,以便它们全部与药物充分接触。 一个小时后,他们会打开连接两个筒的挡板,用嘴(zuǐ)把沾了药物的蚊子吹到另一个没有药膜的筒中。伍思翰(wǔsīhàn)说,吹的力气不能(bùnéng)过大,否则蚊子会被吹死,但也不能太轻,否则蚊子就无法进入另一个筒中。 这些蚊子被(bèi)吹进没有药膜的(de)筒中后,会在里面待足24小时。工作人员会观察它们的死亡率,这个实验叫蚊虫抗药性监测实验——通过实验筛选蚊子敏感的药剂,同时(tóngshí)寻找蚊子抗药性增强后的备选药剂,找到能更好克制(kèzhì)蚊虫的药剂。 一种药剂要重复5组实验,每组需要近30只雌蚊。每年他们需要做(zuò)5至7种成蚊药剂的(de)监测实验,3种幼虫药剂的监测实验,还要有实验对照组。伍思翰(wǔsīhàn)说,每年做实验时,需要约2500只蚊子。 2018年,厦门在全省率先开展蚊子的抗药性实验。至今,伍思翰已经做了7年。每年五六月,他们都会开展这项实验,每次历时两个多月。他说(shuō),他和(hé)同事捉回来和培育(péiyù)出来的蚊子,已经有好几万只。 伍思翰(左)已经养了7年蚊子(wénzi)。 伍思翰说,蚊子的抗药性(kàngyàoxìng)是(shì)不断变化的,比如拟除虫菊酯类(zhǐlèi)(一种杀虫剂),刚开始蚊子的死亡率是百分之七八十,现在可能只有5%,所以基本上每两年就要换一次药。 哪些(něixiē)人群更“招蚊”? 蚊子咬人主要(zhǔyào)靠“闻” 孕妇和爱(ài)化妆的易被叮咬 常有人问:蚊子是不是偏爱某种血型,比如(rú)O型血?伍思翰说,事实上,蚊子咬人不挑血型,目前没有任何医学研究可以证明蚊子有选择血型和鉴别血液味道(wèidào)的(de)本事。其实蚊子咬人主要是靠“闻”的,人体呼出(hūchū)的二氧化碳是蚊虫“定位”的核心信号。新陈代谢旺盛的人,如孕妇(yùnfù)、运动后的人群,更容易被叮咬。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刘起勇也在公开报道中表示,蚊子对温度敏感,体温(tǐwēn)较高者,如发热者更容易被蚊虫察觉。人们身穿深色衣物时,因吸热和视觉(shìjué)对比强烈,也更容易被蚊子发现。人体散发的(de)汗液成分,如乳酸、氨、尿酸,以及(yǐjí)皮肤微生物群落等,都可能影响(yǐngxiǎng)蚊子的选择。 蔡春香还(hái)说,蚊子(wénzi)对气味敏感,有的人喜欢化妆,化妆品里就有各种化学成分,爱化妆的人可能更“招蚊子”。 伍思翰说,白纹伊蚊喜欢户外,一般上午8点(diǎn)到10点和傍晚4点到6点,特别活跃。市民要去(qù)户外,可尽量避开这些时段。此外,白纹伊蚊还有一大特点:喜欢追着人咬,如果一次没吃饱,还会(háihuì)找机会继续咬。也许你身上的好几个(hǎojǐgè)疙瘩,都是同一只蚊子的“杰作”。 我们在家里看到的蚊子(wénzi),与白纹伊蚊不同,它们(tāmen)叫库蚊。翅膀比较大,没什么斑点,体色多呈淡褐色。它们最喜爱在夜间活动,全世界都(dōu)有它们的身影,分支达到800多种,位列世界第二大属。 家里防蚊,可以点蚊香,使用(shǐyòng)纱窗、纱门、蚊帐等(děng)。若要外出,最好穿浅色长衣长裤,喷上驱蚊花露水。 雌蚊子(wénzi)咬起人来,一点都(dōu)不含糊。它们在“进餐”时,会释放唾液。当(dāng)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后,会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,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、通透性增加,就会出现皮肤发红、局部长包的情况。 伍思翰(wǔsīhàn)说,赶紧用肥皂水、小苏打水等碱性物质清洗,可以中和蚊虫唾液中的酸性(suānxìng)物质,防止患处肿胀起包。 记者(jìzhě):李小庆 摄影:吴嘉诚
港强 产旺 城盛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